VesselsValue近日發(fā)布報告稱,集裝箱船大型化成為近年來市場主流趨勢,但2020年以來疫情影響正促使集運公司重新反思大船競賽的利弊。
隨著運輸需求的增長,造船技術的提升,以及集運公司對規(guī)模效應和單位運輸成本的考量,最近幾年來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,擁有超大型集裝箱船已成為頂級集運公司的標配。雖然運力過剩一直困擾著航運業(yè),但自2013年馬士基航運18,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問世后,各大集運公司的大船競賽越演越烈。
VesselsValue指出,自2015年以來已經有大量10000TEU及以上大型集裝箱船訂單。集運公司訂造大船的主要原因如下:
一、集裝箱船單柜成本呈下降趨勢;
二、隨著集裝箱船最大載箱量增加,大船每日油耗增長相當有限,船舶規(guī)模加大之后每TEU日油耗可降低空間也逐漸下降;
三、船舶大型化和聯(lián)盟化競爭的推波助瀾,例如東西航線基本由14000TEU及以上的船舶所主導,船型較小或是大船數(shù)量不足都會大幅削弱集運公司在航線上的競爭力,甚至面臨被聯(lián)盟邊緣化的風險。
分析師認為,盡管運力過剩已是航運業(yè)老生常談的話題,但自2013年18,000 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問世后,各大班輪公司的大船競賽越演越烈,大船競賽的利弊或許會被航運業(yè)重新反思。尤其是近日"ONE Apus"輪發(fā)生的創(chuàng)紀錄的1816個集裝箱墜海事件,更讓業(yè)界看到了大型船舶在事故中更大損失的風險。
不過,分析師指出,在較長一段時間里,12000TEU至14000TEU集裝箱船仍將是跨太平洋航線上的主力軍,但在東南亞、印度次大陸、拉美和非洲等發(fā)展中國家港口中,8,000TEU至10,000TEU集裝箱船相對更加靈活,更適應市場需求。另外,東南亞、非洲等港口發(fā)展迅速,航運市場格局或許會在此次疫情危機中迎來較大的轉變,集裝箱船大型化趨勢可能不會永無止境地擴大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