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6日,福建港口集團羅嶼港40萬噸級碼頭建成投產,來自巴西并載有淡水河谷鐵礦石的40萬噸級礦石船"遠福海"輪首靠羅嶼港9號泊位并順利作業。羅嶼港成為福建首個、我國第六個滿足世界最大40萬噸礦石船靠泊接卸的港口,也是寧波港以南唯一正式開港經營40萬噸級泊位的港口,有力提升了福建港口競爭實力,為東南地區原材料供應開辟了全新物流通道。
此次靠泊的新加坡籍"遠福海"輪,載重39.8萬噸,船長:361.9米,是羅嶼港9號泊位正式獲批40萬噸船舶靠泊資質後抵靠的首艘40萬噸礦石船,也是福建省沿海港口迄今為止接卸的最大鐵礦船,刷新了東南地區最大單船載重噸鐵礦石船的停靠紀錄,在助力福建"海洋強省""做大做強海上福建"上展現了新作為。
作為福建打造的大型干散貨港核心港區,羅嶼港口位居國際主干航線,是大型鐵礦石船隊南向到達中國的首個大型深水港口,規劃建設15個5萬噸至40萬噸大型乾散貨泊位,綜合通過能力可達1.25億噸。其中,9號40萬噸級鐵礦石接卸泊位和10號15萬噸級裝船泊位已於2018年7月建成投產。即將啟動的羅嶼8號、11號、12號泊位工程建成後,羅嶼作業區將形成"兩卸三裝"的連片規模效應,通過加快"走出去"腳步,串聯起內陸省份與"一帶一路"沿線國家間的貿易往來,全力打造國際大宗散貨樞紐港和國際混礦中心。
如今,羅嶼港已形成集鐵路、公路、水水中轉於一體的綜合集疏運體系,通過海鐵聯運可輻射到向莆鐵路沿線的福建、江西、湖南等中西部鋼廠,水水中轉可覆蓋臺灣全島、長江以南腹地、環南海區域以及日、韓等地。依托羅嶼港港口環境和運營服務,通過鐵礦石期貨交割庫和鐵礦石交易中心建設,構筑鐵礦石物流綜合服務供應鏈體系,可有力推動大宗商品領域的企業、產業和區域間的協同發展。依據市場測算,利用40萬噸大船運輸,比傳統的用30萬噸以下船舶的運輸模式,將為各大鋼鐵企業節約綜合物流成本20%以上。
據了解,羅嶼港依靠接卸超大型船舶的鐵礦石碼頭和專業化設備,自2018年12月底開始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之一--淡水河谷提供保稅混配礦服務,雙方於2019年4月簽訂《戰略合作備忘錄》,全面開展以混配礦業務為核心,一般貿易礦業務為輔助的業務合作。合作以來,羅嶼港口始終致力於混配礦技術工藝和作業效率的提升,混配礦產品質量得到淡水河谷和眾多終端客戶鋼廠的充分肯定,業務量逐年大幅提升,可以預見到在9號泊位具備靠泊40萬噸船舶能力後,雙方的合作規模將繼續提升。此次,"遠福海"輪承載的淡水河谷鐵礦石將在完成混配後銷售轉運到福建、江西等地區的大型鋼廠。
此次羅嶼港口40萬噸級碼頭順利首靠,將推動超大礦船靠泊羅嶼港口常態化,極大提升港口的服務能力,進一步鞏固其在東南沿海散貨碼頭的核心地位,加快構建東南地區礦石交易中心步伐,奮力譜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新篇章!